7月13日,黔东南州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成功举行,来自乐思主持的“小记者”、家长、老师50余名环保志愿者参加活动。
城市的污水都去哪儿了,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再次变成清水?带着疑问,“小记者们”来到了此次活动的地点——凯里嘉诚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凯里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现场参观污水处理过程,共同见证污水的“华丽变身”。
一进入大门,“小记者们”就被眼前巨大的水池、错综复杂的管道和忙碌运作的机器所震撼。讲解员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厂区平面图,介绍从城市污水通过管网进入处理厂,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再到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接着是生物处理阶段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最后是深度处理和消毒,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从而实现污水净化的整体过程。一道道工艺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沉淀下来的泥沙去哪里了?”“污水处理过后可以直接饮用吗?”“处理后的污水就变成家里水龙头流出来的水了吗?”……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
“看,这些格栅就像是我们家里的过滤网,它们会先过滤掉污水中的大块杂物,比如塑料袋、树枝等,保护后续的处理设备不被堵塞……”讲解员通过边参观边讲解的方式引导“小记者们”有序参观格栅间、生化池、出水口等生产车间和处理设备,为孩子们讲解污水处理净化、减少对地下水污染等方面的小知识。
活动最后,大家参观了厂区集控中心。这里不仅是污水处理厂的“大脑”,也是现代科技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的典范。踏入集控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LED显示屏,上面实时展示着污水处理厂的各项运行数据和工艺流程图,让复杂的污水处理过程一目了然。在这里,“小记者们”亲眼见证了智能监控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更直观地感受污水处理效果。孩子们围坐在集控中心的小会议室里,与讲解员深入交流互动。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环保、科技和未来生活的问题,讲解员耐心地一一解答,并鼓励孩子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小记者廖嘉成表示:“我以前总是以为水是从水龙头里直接流出来的,干净又方便,现在才知道原来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步骤才能变得干净。我以后一定节约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
活动的尾声,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颁发了“环保小卫士”证书,为这次充满意义的参观环保设施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孩子们心中的环保种子,也在这次的探索之旅中悄然生根发芽,他们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地球母亲更加美丽。
2024年上半年,州生态环境局不断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常态化,通过活动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宣传、引导公众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营造全州崇尚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美丽黔东南的社会氛围。目前,组织环保志愿者到辖区4家环保设施开发单位开展活动3轮次,累计参观67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