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实时天气:

设为首页|收藏此页|个人中心|无障碍|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境要闻

州生态环境局以“四化”为抓手,扎实推进 㵲阳河河长制工作

发布时间:

字体:  访问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河湖管理是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州生态环境局以“四化”为抓手,大力推行河长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保障国家水安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一是深化组织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化推进河长制工作。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在㵲阳河干流设置四级河长共92位,其中:州级河长2位,由州政府、州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乡、村级河长分别有8人、20人、62人,并招募24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聘请92名河湖保洁员。2024年以来,对㵲阳河巡河发现的25个问题,建立了一县一单”“一河一单,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主体责任。已整改完成21个、正在整改4个。

二是优化系统治理。坚持系统思维抓统筹,标本兼治抓整治、完善体系抓长效,切实改善㵲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一方面,加强四乱清理。常态化推进清四乱,实现动态清零。2023年水利部反馈㵲阳河涉及河湖四乱问题图斑94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并上传销号。2024年水利部反馈㵲阳河涉及河湖四乱问题图斑21个,其中黄平县1个,施秉县7个,镇远县13个,正在按计划整改;2021年以来省河长制河湖管理督查发现28个问题,已完成27个,正在整改1个,经省河长办同意延期至20248月完成;省级河长2023年巡河的4个问题,州县联动、持续攻坚,已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流域城乡污水治理。㵲阳河流域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共34座,污水处理能力6.415万吨/日。如黄平县持续推进一城两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目前完成5.8公里污水管网改造;施秉县整县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管网建设6.8公里;镇远县推进水务一体化项目已完成3公里管网铺设,完成西峡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同时,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按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完善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等4个县累计配备建成投运44座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备转运车45辆、清运车428辆、垃圾收集点2620个,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行政村覆盖率100%,行政村正常运行率97.7%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98.8%,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细化执法监管。坚持依法治污,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管力度。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2024年,出台了《黔东南州沅江(清水江、㵲阳河)柳江(都柳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试行)》,与铜仁市、黔南州签订了《㵲阳河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成为全省首个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双向补偿机制的市(州)。2024年以来,跨流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共5次,其中跨省1次,州内4次,出动执法人员共44人次,检查企业或点位共21家(个),检查发现生态环境问题16个,整改完成7个,问题整改完成率43.75%。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职能部门强化联动,加大执法。先后印发了《黔东南州2024年度长江流域禁捕水域联合执法包保调研指导工作方案》《黔东南州2024“亮剑系列执法行动》等工作方案,开展多频巡查,深化渔政亮剑执法、专项执法等法治措施,有效防范和严打各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长江十年禁渔令有效执行。截至20247月底,黔东南州各级渔政执法队伍开展执法检查5450人次,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联合行动278次,查处渔政案件48件,行政罚款54100元。开展禁捕水域的四清四无巡查,清理收缴网具1129张,清理违规钓具1232个,有效地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在重点河段、违法捕捞多发河段共安装了408个监控点,实现全天候常态化监管,有效提升了禁捕水域禁捕监管执法效能。

四是强化河长制宣传。2024年以来,深入开展河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宣传活动及通过“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环境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及公益广告等方式,线上线下举办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开展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河长制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