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黔东南州“护绿、扩绿、倡绿”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绿”行动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作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的重大论断,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思想智慧。2022年12月30日,在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护绿、扩绿、倡绿’三大行动为抓手,推动黔东南绿色崛起、生态富民”。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全州开展“护绿、扩绿、倡绿”三大行动,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锦绣黔东南的具体实践,对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行动原则
——强化党的领导,突出共同参与。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四化”绿色发展,统筹全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循环经济,强化减污降碳提升环境质效,让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
——坚持守好底线,厚植生态优势。聚焦我州生态基础优势,正确面对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优势转化不足等现实矛盾,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重点在守优势和扬优势上做文章,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决筑牢“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牢牢守护好优良生态环境这个黔东南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坚持循序渐进,做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倒逼机制,强化指标约束和高标准治理,在生态示范创建、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具有首创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建立与新时期新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三、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护绿、扩绿、倡绿”三大行动,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污染治理持续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创建和修复力度不断加大,“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四、行动任务
《“三绿”行动方案》包含深入推进实施“护绿”行动、深入推进实施“扩绿”行动 、深入推进实施“倡绿”行动共三大方面17项行动任务,其中:
通过开展“护绿”行动,狠抓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有效扭转全州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等不利局面,坚决守牢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护绿”行动包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严格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5项具体措施内容;
通过开展“扩绿”行动,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提升全州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厚植优良生态环境基础优势。“扩绿”行动包含“做好生态系统保护监管、推进生态修复系统治理、促进林业资源提质增效、开展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强化生物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绿色黔东南行动”等6项具体措施内容;
通过开展“倡绿”行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理念在黔东南蔚然成风。“倡绿”行动包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推进绿色生态释放红利、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碳达峰行动、协同推进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6项具体措施内容。
五、行动保障
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为常务副组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州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州“护绿、扩绿、倡绿”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夯实要素保障,同步建立了《责任分解表》《重点工程任务清单》,并定期跟踪调度、督查通报工作情况,确保“护绿、扩绿、倡绿”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