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4-897529 | 信息分类 | 建议提案 |
文号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是否有效 | ||
名称 | 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州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4J186号建议的答复 |
尊敬的姜忠富代表:
您提出《关于推进建设传统村落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特别是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推进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特别是传统村落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传统村落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2021年12月29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21—2025年)》,启动实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来,全州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程度和治理水平均得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州共争取到中央、省级和州级专项资金53510.85万元,先后完成了313个传统村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建成799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州409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了72.1%。2024年,我们又启动实施了29个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待年底完成设施建成后,全州传统村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将达到达83.6%。
(二)强化传统村落污水治理项目筹备申报。我局历来将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摆放在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位置,坚持优先向中央和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库推荐申报项目。目前,全州已有“黎平县胜利村等五个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锦屏县六个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天柱县坌处镇抱塘村等6个传统村落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丹寨县雅灰乡夺鸟村等3个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及“从江县2023年传统村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等项目成果挤进了贵州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拟申请资金15048.15万元。力争用最大力度争取中央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尽快推动实现全州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覆盖。
(三)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紧扣《黔东南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工作部署,我们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印发的《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专门推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机制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压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主体责任,理顺了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的部门或乡(镇、街道)、运行维护管理模式、运维单位或第三方运维公司。到目前,全州16个县(市)人民政府均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保障机制建设,基本形成了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农户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工作长效机制,农村特别是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和总结适宜黔东南实际需要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径。紧扣“美丽中国建设”的“美丽乡村建设”板块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要求,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推进全州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一是坚持把乡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以及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已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的村庄,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村庄,位于重点湖库周边或水质需改善水体的汇水区范围或生态敏感区的村庄作为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要求,认真谋划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建设完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确保区域水环境安全。二是针对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周边环境具备一定消纳能力(包括水环境容量、土地消纳能力)的村庄,我们将充分借助农村地理自然条件等,在遵循《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实现资源化利用。三是针对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我们将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的治理模式,接入县城(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二)积极推动争取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省级示范。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贵州省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工作部署要求,充分把握“美丽中国建设”契机,在州委组织“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专项课题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两改两治”有机结合,加快推动全州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试点示范工作,通过以示范带动整体、以示范寻求破题路径,积极探索分散式、资源化等适宜我州不同地形、不同条件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努力为下一步全面构建符合我州经济状况和地域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夯实基础。
(三)全面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治理水平。近年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极联合住建、妇联、民政、农业农村等环委会成员单位,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为抓手,着力切实压实乡镇(街道)和村(居)主体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保障和乡村文明“树新风”等法律法规和指引要求纳入各村(寨)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和规范村、寨及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自我约束意识。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谁受益、谁出力”的工作导向,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充分调度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努力在全州构建“国家投入、社会参与、群众参与”和谐协同推进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加快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努力提升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感谢您对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统筹采纳您的建议,进一步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经济高效的思路,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切实加快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努力在和美乡村建设贡献积极力量,全面助力黔东南的乡村全面振兴。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