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4-897718 信息分类 建议提案
文号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州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4J030号建议的答复

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州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4J030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 2024-07-04 11:33


赵德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河道污染治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州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全省前列

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要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饮用水源保护、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控与风险防控等为抓手,纵深推进碧水保卫战,实现全州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保持全国全省前列。2024年1-5月,全州42个国家和省地表水考核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十四五”以来我州水环境质量排名保持全国前10位、贵州省第1位,今年1季度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6位。


二、综合施策,狠抓农村河道污染防治

(一)深化保护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夯实法治根基,先后颁布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㵲阳河流域保护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里禾水库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以及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和“三三制”现场工作法,形成交叉执法常态化、区域联动固定化、联动执法规范化工作格局,从严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有效整治一批群众身边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同时,2024年正式实施的《里禾水库、嘎醉河水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案(试点)》《黔东南州沅江(清水江、㵲阳河)柳江(都柳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办法(试行)》,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压紧压实河湖保护主体责任,倒逼上下游、干支流协同治污减排,持续改善区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二)强化保护项目化带动。我州印发实施《黔东南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黔东南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十四五”以来,我州先后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19个、资金2.807亿元,省生态环保基金项目2个、基金3.896亿元。全面推进河长巡河、护河行动,设置州、县、乡、村四级河长3835人,固化河长巡河工作机制,实现河长常态化、固定化河长巡河,建立河道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动态清零。制定实施《关于依法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建立“河(湖)长+检察长”两长巡河新模式。聘请河湖保洁员4145名,实现河湖常态化保洁,2024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河道保洁30989次,清理河湖垃圾约1470吨;2024年以来,全州自查发现问题33个,已整改完成31个,2个正在有序整改中。

(三)净化农村河道环境。一是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印发实施《黔东南州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2024年生态环境部门将新增完成5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治理、69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2024年底我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至50%。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城市建成区或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行政村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排查,对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实行动态管理。针对排查出的6条农村黑臭水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3年获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资金300万元。二是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2019-2023年,争取到中央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个资金1100万元,建设了32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路径,探索了“3+1化粪池”“大三格”“九宫格”“庭院消纳”“还田利用”等污水处理模式。制定“两改两治理”实施方案,共同打造高水平示范点,2024年全州已报送第一批31个试点村至省农业农村厅。实施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9个,包括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内容。三是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平。加强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建设,建成投运174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通过独立建站或共建共享实现了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全覆盖”,全州2736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垃圾收集设施配备,配置农村垃圾转运车152辆,清运车905辆,设置垃圾收集点总计12949个,实现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全覆盖。四是不断提升农业面源防治水平。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开展科学施肥培训、发放科学施肥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全州推广水肥一体化45.36万亩,绿肥种植面积达108.35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达622.31万亩。积极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制定农药监管及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大力推广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等技术,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减少农药使用量。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清洁化养殖和种养循环发展,引导养殖场(户)发展畜-肥(粪、沼)-菜(茶-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86%以上。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和地膜科学使用技术推广回收试点,带动农膜回收利用,全州农膜回收率达87%以上。

(四)量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利用无人机遥感航测结合人工排查、水质快速监测等技术方法,动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目前已完成国家、省9条重要河流(舞水、渠水、都柳江、大环江、小环江、清水江、巴拉河、重安江、余庆河)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共排查出34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38.6%2024年,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范围扩展至清水江(同时包含舞水、渠水)、都柳江、乌江流域水系,对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积极有序推进整治和验收销号。另,全州建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33个,实时动态监控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

(五)优化河湖保护宣传。在“环境日”“生态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节,采取下乡赶集巡演、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展有奖知识竞答、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讲解等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2024年第一季度共开展河湖保护宣传活动161场次,出动宣传人数758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7600余册,现场累计受教育人数14900余人,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河湖、爱护河湖的良好氛围。2024黔东南州㵲阳河、清水江拟获评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下一步,我州将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载体,以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黔东南画卷。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2024619日